【健康科普】武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妇产科:预防“艾梅乙”母婴传播,护佑母婴健康

发布时间:2024-07-30 点击数: 【字体:

e11f87c3b0bc4a53b2d83a8be66bae4a.png  

什么是“艾梅乙”?

“艾梅乙”即艾滋病、梅毒、乙肝的简称,是三种危害人类健康且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。

艾滋病(AIDS):全称是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”,是由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艾滋病病毒(HIV)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。艾滋病病人会出现原因不明长期低热、体重下降、盗汗、慢性腹泻、咳嗽、皮疹等症状。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、病死率高的传染病,不能根治,可以预防。通过药物治疗可延长生命,改善生活质量。
梅毒: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播疾病,可引起人体多种器官的损害,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,导致组织破坏、功能失常,甚至危及生命。
乙型肝炎: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最为常见的传染性肝病。

“艾梅乙”的传播途径

艾滋病的传播途径:性接触传播、血液传播 (包括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、共用针具、器官移植等)及母婴传播 (包括宫内、分娩和产后母乳喂养)。世界范围内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,我国目前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,但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呈增长趋势。

梅毒的传播途径:性接触传播(主要的传播途径)、母婴传播,其他少数发生,如接吻、哺乳、接触病人污染衣物用具等。

乙肝的传播途径:主要包括血液传播、母婴传播、性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。围生(产)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,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。

预防母婴传播现状

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的主要途径。未经综合干预措施,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发生率较高,暴露儿童发生早产、低出生体重、围产期死亡等风险增加。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尽早检测,及时治疗,落实综合干预措施,可以成功阻断98%以上的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。

预防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?

1、 逢孕必检 孕早期检测:规范进行婚前检查、产前检查。孕产妇应尽早到医院接受咨询,在孕13周前建立孕产保健手册,接受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筛查。一旦发现感染,应及时处理。倡导配偶同时检测。

2、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综合干预:

(1)规范治疗:

确诊HIV感染孕产妇,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早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。确诊梅毒感染孕产妇,应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并在治疗后定期复查。

确诊乙肝感染孕产妇,应在医生的评估下接受必要的疾病监测和抗病毒治疗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妈妈要进HBV DNA定量检测。病毒量2*109IU/ml,建24周开始抗病毒治疗,病毒量2*105IU/ml,建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,抗病毒治疗肝功正常者分娩后停药并继续随访。

(2)安全分娩:孕妇应该在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安全分娩,尽量避免分娩过程中的感染。HIV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尽早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,可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。可以选择人工喂养或母乳喂养(产妇一定要接受指导),杜绝混合喂养。儿童出生后48小时内、6周和3个月时,分别采集血标本,进行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,定期随访至18月龄。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,并自出生时开始,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随访,随访时间3、6、9、12、18月龄,直至排除或诊断先天梅毒,若诊断先天梅毒,应进行规范治疗。
 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,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是目前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最有效的途径。儿童按规定完成疫苗全程接种,在完成最后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-2个月,应到医院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6091848

微信图片_20240320154005

终审:邹引
分享到:
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