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科普】120国家急救日——掌握心肺复苏与AED,共筑生命防线
每年的1月20日为国家急救日,旨在推动各界关注急救、提高急救意识,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。在紧急情况下,尤其是面对心脏骤停这一严重威胁生命的状况时,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应急救护措施,能够有效挽救生命,为医护人员争取救援时间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些急救知识:
一、心脏骤停:黄金四分钟的挑战
心脏骤停,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。据统计,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因心脏骤停而猝死,每分钟约有1人死于心脏骤停,其中90%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。心脏骤停后,患者的生存率以分钟为单位递减,每延迟1分钟,生存率递减7%-10%。在心脏骤停后的4-6分钟内,如果能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,患者的存活率将大大提高。因此,这宝贵的“黄金四分钟”,成为了决定生死的关键。
二、心肺复苏:延续生命的桥梁
心肺复苏,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在心脏骤停发生后,立即实施心肺复苏,可以维持患者的重要器官灌注,为后续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。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:判断患者意识、呼叫救援、评估呼吸和脉搏、开始胸外按压、开放气道、进行人工呼吸,以及尽快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。
三、AED:急救神器,挽救生命
AED,即自动体外除颤器,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,可以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。AED能够自动识别患者的心律,并在需要时给予电击,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。在心脏骤停发生后,尽早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,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。AED的使用非常简单,只需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即可。
四、行动起来,共筑生命防线
让我们携手行动,共同学习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技能,在紧急情况下,共同参与到拯救生命、守护生命的行动中,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。
责编:熊安林、邹桂丽
初审:邹 引
复审:何晓维
终审:石 磊
终审:邹引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